嗫 嚅
《李玉祥书法作品集前言》
1984年从周昔非先生学习书法,至今已23年了;要自十岁时,父亲找来划钢版油印的他的针灸书上字让我照写算起,已37年了。时光易去,一事难成。
虽然如此,我还硬是写了这个作品集,先奉于我师八十、我父七十华诞,此礼虽薄,他们会乐纳,也会很欣慰;再对自己来一个检阅,留长弃短,以利再做;还有就是向我的学生们显摆,让他们有个月旦取象,亦期对他们能有所鼓励;更知效颦,复持瓮算……
书法之于我,原是爱好。我自幼爱看小说,能深入书内故事情节之中,能达到“看三国掉眼泪”的程度,还狂妄地想写小说;大学学的是工科类的道桥专业;1982年毕业后,在设计院从事道桥勘测设计工作,那时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;突然有一天想,自己曾经挺喜欢看书写字,应在以后的业余生活中留一个爱好,简单衡量一下,慨然自道:就留不用动脑、动动手就行的书法吧。
后从师学,才知道:书法哪是仅动手就能行的事儿呀!
二十多年过去,愚略晓得,想写好字,要有一柱立得直的脊梁、执着不是说说写写而是真能践行的“慎独”二字;要有无求于世、安贫乐道的精神;要有手不释卷、恒添腹笥的学力;要有心游以往、手追前贤、躬行不倦的作为;要守住冷眼向洋、我宁作我、心远地自偏的寂寞;要形成书中、纸上、经验、体会融合贯通后的自己的思想……至今,这些我都没做到;但是,知道了书法是不易做好的艺术,是要有哲学、文学、美学、史学……做支撑的艺术,知道了书法确是一门真正的艺术,是中国精粹艺术。
子曰“允执厥中”,即信守中庸之道。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”,这确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道德标准。中庸,不前不后、不左不右、不高不低、不变不易、…恰到好处,一切都恰到好处就最好了。
恰到好处 ,按而不死、提而不空、疾而不滑、涩而不滞、疏能跑马、密不透风…计白当黑…这些是书之法呀。书法就是要调和好这些矛盾,极致中庸之道。“增之一毫则太长、减之一毫则太短 ”,一毫不能易!于是乎,我知道了艺无止境,书法无止境。
有刺激性的事情容易使人上瘾。如今,不好作为的书法爱好却转变成了我的专业。苜蓿生涯,也想翰墨扬花。
近年来,学校环境好,心手合一,我之于书法,形影相随,扬鞭奋蹄。苦的是,“不知筋力疲多少,但觉新来懒上楼”,年轻体力好时不知道用功、懂得用功时精力又不济了。所谓:人类的悲哀在于相同的弯路都要走一遭。如此说来,是愿我的学生们有鉴于斯。
这里的作品,是我集中近百天时间突击完成的,多是行书,我也努力在大的体势下加以些微变化,期不疲目;书写中,我还试验了十来种墨法;作品内容,用了自己的一些歪诗、凑联和臆语,奉大家一并教正。
诗云“服之无斁”,舍不得丢弃的是一件旧衣裳,我用之在我殚精竭力的书法上,以期“善行、无辙迹”也。
二千七年九月一日 |